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栏文章» 干部锻炼» 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践中成长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6-01-20 | 【 字体:    
  按照院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总体部署和组织安排,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有幸作为第三批参加锻炼活动的成员,到棉花研究所和祁阳红壤实验站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锻炼期间,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在人事局、棉花所和祁阳站的精心组织和部署下,在研究所和实验站广大同志的真诚帮助和指导下,作为“三门”干部的我,真真正正有机会走进研究所和科研一线,全面了解研究所和农业科研工作。一年的锻炼时间虽短,对我来说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感受颇深,受益颇多。

一、学习锻炼情况
  为了更好地锻炼,活动之初,自己就对一年的生活进行了规划设计,明确了既要“成为研究所人”、自我要求又要高于研究所人的定位,制订了学、做、思三位一体的锻炼计划。锻炼期间,我时刻谨记锻炼机会的来之不易,坚持做到严格自律、谦虚谨慎,做到帮忙不添乱,补位不越位。

(一)甘做小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实践一线是“三门干部”成长的大课堂。对于我这个非农专业毕业的农业科研单位行政人员来说,到科研一线锻炼是尤为难得的“补课”机会。锻炼期间,我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学习机会,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虚心求教,广泛纳识。一是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国家、部、院的重要政策文件,提升政治素养。积极参加研究所的党务活动,认真过好组织生活。二是全面了解锻炼单位的所情所况和管理制度。在棉花所,充分利用所内资源,对研究所各类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学习,积极参加研究所职工会议、工会会议等会议活动,了解管理运转情况;主动向所资料室借阅《建所50周年系列丛书》等历史资料,了解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在祁阳站锻炼期间,认真阅读《当代土神》、《半个世纪的春秋——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站志》等文献材料,对祁阳站的历史沿革、科研管理等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积极学习科研业务和科研管理。主动向所内老师、专家征询一些适读的农业科研书籍,先后学习了《中国棉花文化》、《棉花知识百科》、《中国棉花栽培学》、《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等专业书籍。坚持在做中学,珍惜到不同业务部门锻炼机会,全面了解锻炼单位的学科定位、团队设置和科研现状,了解科研工作的规律。坚持做锻炼笔记,巩固学习效果。

(二)做好“研究所人”,积极参与锻炼单位的工作
  在棉花所和祁阳站的精心组织下,先后在棉花所4个职能部门、5个业务部门,祁阳站旱地实验组、水田实验组实践锻炼。在各部门锻炼期间,能够自觉以本部门职工定位,做到主动“要活儿”,不等“派活儿”,自觉融入,主动参与,帮忙不添乱,努力打破锻炼干部的身份限制,成为职工眼中的新同事,学生眼中的新老师。
  一方面,积极参与研究所行政工作。在党办人事处,发挥自己熟悉人事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工作中处处留心研究的需要,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为研究所带去其缺少的人事政策文件汇编材料。考虑到研究所干部人事档案尚未改版的实际情况,主动整理、复印了一套目前档案管理的参考文件,带给所里档案管理人员参考学习。在所办公室,先后参与了刘延东副总理到所视察、科技部王志强书记到所考察等各类接待工作5次,参与草拟《科技引领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创新发展之路》、《锻造创新链条 引领产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体制机制创新之路》、《我国棉花西进中亚工作方案》等材料5篇。在科技处,参与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协助处长做好“棉花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方案谈论会”的组织工作,与处内同志一起学习《2015年农业部科研任务(专项)申报指南》,了解项目立项申报程序,组织所内项目申报。在成果转化处,积极参与组织中棉种业股东会议。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了解科研规律。从春耕到秋收再到加代,从大田到实验室,在锻炼单位的精心组织下,我得以在不同科研时间到适宜的业务部门去锻炼。一是深入田间地头。在棉花所,从大田播种到棉花生长季的取样、杂交,再到采棉机的调试、机采棉现会,估产、收花,去杂考种,植株材料整理等,从安阳白璧基地,到安徽阜阳实验点、望江实验站、海南实验基地,跟随科研人员参与了棉花科研一年的田间试验周期。到祁阳站报到时,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关键时期,水稻试验田中一片忙碌的景象。报到第二天早晨五点多便跟随科研人员下地投入“双抢战斗”。按照祁阳站的锻炼安排,认真学习祁阳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砷挥发实验等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二是走进实验室。针对自己不熟悉实验室科研工作这一短板,充分利用研究所的实验条件和学术资源,虚心向实验室的老师、学生请教,了解实验室管理、试验原理和操作流程。在棉花所,认真学习DNA提取、分子克隆、转基因等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跟随祁阳站的老师学习土壤元素检测等实验操作。

(三)保持“所外人”的清醒,深入开展调研
  锻炼期间,坚持做到“走进去看,跳出来思”,在全面了解锻炼单位所情所况的同时,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管理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问情于民、问计于民。一是注重日常调研。充分利用锻炼期间与干部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势,坚持深入锻炼部门的每个课题组,深入基地场站,通过日常聊天等形式,了解各级各类人员关于科研工作、人事管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反映,了解他们的观点和诉求,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做好日常锻炼记录。二是开展“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结合自己在机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在日常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研究所队伍质量、人员流动、考核评价、团队建设等情况,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京外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二、收获与体会
  一是切身感受到一线的广阔,锻炼的必要。关于干部实践锻炼工作,我在人事局工作期间有过很多接触。但通过这次锻炼,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锻炼的深刻意义。所谓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与机关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不同,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对象是个性化的研究团队和职工个人,情况纷繁复杂,如何在贯彻好政策的同时服务好科研、推动好工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作为地处外省市的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院属京外研究所往往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通过实践锻炼,真正切切地走进科研一线,也真正切切地感受到实际情况的复杂与广博,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二是对农业科研精神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感受到一线科研人员的艰辛。无论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棉花所精神,还是“执着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其实以前都有所了解,也是我们在很多场合、很多文件、报道等材料中耳熟能详的一组组词语,但这简单文字背后的深厚精神内涵,远非那么简单能够参透的。正如时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张值恒在《为了大地的丰收》中所说的,“它的静谧与热闹、艰苦与甘甜、平凡与声名,也许是外人难以尽知的”,多少宣传、热闹之后,依旧是一代代祁阳站人在湘南偏远山区的默默坚守,是一代代棉花所人在安阳白璧的执着奋斗。
  一年的锻炼,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趟过晨露、顶过烈日、也挨过寒冻,使我对宣传材料上的描述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坚守与执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什么是“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在祁阳站,是几代科研人员长达20余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坚持;是混黄的饮用水和职工体检报告中的结石;是长达数十年的夫妻两地分居;是一座座荒山变青山,一片片稻田展丰收。在棉花所,是安阳白壁镇烈日下的杂交试验、中午晒场上的“衣被天下”;是新疆基地的长期坚守;更是成功的转基因抗虫棉“自卫战”。
  三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收获了知识与经验。通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在各位老师、同学的讲解、指导下,对一年棉花、水稻的生长期、种植安排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棉花产业、棉花科研的总体形势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对祁阳站的长期试验设计、主要科研实验活动周期安排、实验流程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说,是锻炼单位的各位老师、同学帮我补上了专业一课。而京外研究所行政人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让我敬佩的同时,也受益颇多。
  四是感受到了锻炼单位对实践锻炼工作的支持,收获了友谊与感动。从锻炼报到的那一天开始,我一直感受着棉花所人、祁阳站人的真诚与热情,感受着农业科研人员的质朴。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大田,大家都很认真细致地教我,包括有的老师克服方言障碍,不厌其烦地解释,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感谢。而对于一些他们不理解的行政工作,我也力所能及的向他们解释,通过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行政工作,达到相互理解。在与大家的沟通中,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如何使行政工作更加符合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科研单位行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做好科研单位行政工作的根本。而信息的双向沟通是制定、实施管理制度、措施的重要保障。
  五是积累了一手信息,收获了一些对工作的思考。在实践锻炼活动中,在与大家的交流沟通中,多想几个为什么,同时反观自身可以做什么。一方面,带回科研一线的一手信息,对研究所的人员、团队等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对当前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再思考,反观自身,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关于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活动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实践锻炼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三、一点思考
  锻炼期间,在了解情况、加强学习的同时,也结合自身工作做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关于农业科研单位战略定位
  准确合理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团队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回顾棉花所、祁阳站的发展历程,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始终是其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建于1960年的祁阳站,原为“低产田改良联合工作组”,是我国农业系统唯一以南方14省区200余万平方公里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站,也是我国农业领域建站最早、历史最悠久、唯一首批入选国家级重点野外台站的实验站。半个多世纪来,祁阳站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红壤低产田改造与综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研突破,培育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等一批杰出农业科研人才。一个偏远的实验站,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我心中一直的困惑。锻炼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刘更另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在跟随秦道珠老师整理院士资料过程中,我觉得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现真问题,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无独有偶,棉花所发展的根本在于始终根据棉花产业发展需要,围绕棉花生产面临的瓶颈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先后培育出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号、中棉所41、中棉所74等一系列新品种,为实现粮棉双增产、开拓壮大新疆棉区、打破国外抗虫棉垄断、推进植棉机械化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关于绩效考核
  考核制度是管理制度的核心。绩效考核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是决定绩效考核能否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的关键因素。棉花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绩效考核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以人为本、绩效优先、公平竞争、重在贡献”的管理体制。随着棉花产业的发展,在院创新工程和院属研究所绩效评价管理措施的推动下,棉花所绩效考核管理也在不断推进。鉴于此,在我的专题调研中也对绩效考核部分进行了调查了解。结合棉花所的实践探索和有益经验,关于建立符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考核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一是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把握国家关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动向,全面了解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和本单位科研及单位内部不同部门、团队工作的特点;二是要开展岗位定责,进行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分解;三是要进行分级分类考核,指标权重分配既要突出重点导向,又要注意各级各类岗位间的平衡,要体现“顶天”和“立地”的有机结合,防止出现“一窝蜂”效应;四是考核方式要考虑定期考核与日常跟踪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五是考核奖励要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三)关于人事人才工作
  锻炼中,通过与锻炼单位以及中科院等外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接触了解,对我院人事人才队伍建设也有一些思考:一是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工程的推进,对人才数量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一方面是急需领军人才,另一方面是需要更多的研究生、博士后等流动人才。二是青年人才参加培训、自我提升的需求较大,相比之下培训机会偏少。三是地处非一线城市的研究所、实验基地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应届毕业生招聘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尤其是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实验基地,不但存在招人困难,还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建议在人才引进、招生等宣传中加大全院整体宣传力度,通过整体效应加大地处非一线城市的研究所、实验基地的吸引力;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加大对偏远基地的支持力度。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锻炼期间的点点滴滴却将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记忆将激励我不断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批实践锻炼干部、中国农科院人事局李婵娟供稿)